艰苦奋斗 砥砺前行
年,就这样隆重而来,又悄然而去。一年又一年,丰富了记忆,苍老了容颜,不知不觉间,在义和已经渡过了25 个春秋。记得刚入厂时,我们公司主要生产中小型农机具,年销售额不到300 万元,利税仅仅几万元,我一年的收入仅有1000多元。而今,我们公司已经是一个销售额20 多亿,利税早已过亿元的中型企业,我自己也从一个一线员工成长为公司的副总经理。一年又一年,感恩企业,珍惜遇见,执著努力,亦随遇而安。
义和车桥车间现场
1992 年7 月份,我毕业入厂,便遇上了工厂的产品积压滞销,企业难以维持,职工放假回家,为照顾我是刚毕业的学生,便从加工车间抽调我到市场做促销员,半年的时间,我当过铣工,做过促销员,去过保卫科,亦当过办公室的文员整理过档案。当1993 年2 月份上级派来工厂的新领导陈总时,准备调离的我被调入办公室。从此,跟随陈总一起走上了创业路,让员工有活干、有饭吃,活的有尊严,便成了公司一班人的追求目标。为尽快扭转企业亏损的局面,陈总亲自带头下车间到一线,将办公室人员由5 人精简为1 人,辞退装卸车的临时工。后勤人员除正常工作外,全员有定额任务,基本上是半天在办公室、半天在生产一线,公司所有的装卸车任务均由后勤管理人员义务承担。撸起袖子加油干,那不是口号,是我们的实践。创业之初,陈总就出台管理工作者八训,要求管理人员要带好头,要早起开门、晚走关门,告诫管理人员要重视客户,以身作则。就这样,一个濒临破产、职工放假回家的工厂又走上了勃勃生机之路。
为促进企业迅速转型,陈总利用自己的人脉基础,经过细致调研,决定新上汽车配件业务,为重汽公司生产黄河斯太尔汽车的转向横直拉杆和管接件。当时工厂欠银行贷款230 多万元,在求银行未果的情况下,陈总带领财务人员奔赴济南,找亲戚借款50 万元作为汽车配件项目的启动资金。为解决技术难题,陈总亲自请来了重汽公司的肖工做技术指导,并从重汽技术中心请人设计了横直拉杆试验台。为节省费用,陈总出差与业务人员同吃同住,处处体现了艰苦奋斗创业的作风。那时,陪客户用餐的人员每人每桌要交1 元到3 元不等的现金,由公司办公室负责收取上交财务,坚决杜绝喝无效酒、吃无用饭,在陈总的带领下,公司转型升级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记得1998 年公司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兼并了建材厂,积劳成疾的陈总染上了肺结核,那时正值两厂融合,生产区位调整,公司忙的不可开交,陈工拒绝了上级领导为他安排的外出治疗机会,在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屋子里打针治疗,经常是打完针接着进入工作状态,协调指挥工厂的搬迁。为节省资金,陈总安排由工厂自己动手打造建材厂区下坡的那一段水泥路面,以便于设备的搬迁和车辆的进出。当时,正值寒冬,员工们冒雪作战,陈总亲自在伙房为员工准备热饭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陈总的带领下,兼并的工厂当年见效,生产蒸蒸日上,拖欠职工的保险交上了,几年没办法退休的员工退休了,几年不见一分工资的工人们月月按时领上了工资,往日荒凉的工厂又恢复了勃勃生机。
2004 年为不断的拓展市场,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,公司决策在湖南长沙投资建厂。2016 年又顺利重组了恒大公司,陈总带领义和人从底盘系统跨入汽车内饰行业。二十多年来,陈总带领一班人率先垂范、敢于担当、艰苦创业,不计较个人得失,一心一意办工厂,把企业带入了一个快速稳健发展的轨道。如今,在新的转型升级的战略中,陈总又提出了专业化、规模化、低成本、大市场的发展思路,义和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。
艰苦奋斗是一种选择。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,对我们每个个体而言,一定要珍惜公司提供的施展才华的平台,要在最佳时间最佳角色做出自己的贡献。历史总会优胜劣汰的,我们努力学习,紧跟时代,也只是力争晚一些淘汰自己,我们谁也阻挡不了时代的进步,唯有与时俱进。
今天的大好局面,是陈总带领企业艰苦奋斗换来的,继往开来,更需要年青一代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,跟德国专家、跟上海理工的郑教授团队、跟外聘专家、跟优秀的人才学习奋斗的技能,顺应时代的需求,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,成就自我。
义和代有人才出,不废江河万古流!
常务副总 马驰骋